首页
趣知识网 > 文史百科历史 > 为什么说荆轲晚出发三天秦始皇就死定了?

为什么说荆轲晚出发三天秦始皇就死定了?

战国后期,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,诸侯国里有像赵国一般厉兵秣马与秦国死磕的,也有齐国这样偏安一隅置身事外的。当然那时候也不乏奇葩,比如像燕国,成天琢磨的便是派出刺客实施“斩首”计划,刺死秦始皇一了百了。这个计划放在现在的观点来看或许很不靠谱,但是当初确实已经几乎成功了,然而天命昭昭,这一会彻底改写历史的结局并未出现,然而如果荆轲再晚出发几天,那么结局很有可能就不一样了。

为刺秦王,燕国可以说做了诸多的准备工作,如可以穿透嬴政贴身保甲的匕首,大奖樊於期的人头等等,然而准备好了这些之后荆轲迟迟不动身,实际上他在等一个人。抛去只身慷慨赴死的勇气不谈,论武功荆轲仅仅勉强算得上一个二流剑客(当时剑术大师鲁句践的评价)。

对于刺秦,荆轲自己着实也没有太大的信心,所以他一直在等一个人,据史学家分析,荆轲在等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剑客之一,盖聂。可惜制定这一计划的燕太子丹过于心急(从制定这样一个计划就可以看出是一个激进浮躁的人),不停的催促荆轲出发,并推荐了一个叫秦舞阳的“勇士”,无奈之下荆轲最终没有等到想等的人。

后来的故事很多人就知道了,这位号称十二岁便杀人的“勇士”在秦国的大殿上吓尿了裤子,完全没有起到任何的帮助作用,荆轲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将秦始皇刺伤。如果当时配合荆轲出手的是盖聂,那么嬴政几乎是没有逃脱的机会的。为何太子丹不愿意再等几天呢?也有人认为秦舞阳是燕国人,他的家人在燕国,忠诚度上更可靠,是燕国预防荆轲变节的棋子,所以派他去监视荆轲,不过到底是不是这样就很难说了。

一个“乞”字,一个“活”字,我们从中能读出那个时代所有流民的凄惨和不幸。乞活军的出现和存在,充分见证了那个历史大动荡时期的悲壮与凄凉。在十六国时期,北方战场上曾经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乞活军。说它特殊,因为它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特殊产物。部队的组成既不属于官方招募,也不是民间自发,却又兼具官方、民间两种特质,它是由官方组织起来的集体流民,是流民中团结力最强、活动范围最广、历时最长久的队伍。

乞活,即为乞求活命之意。乞活军为了解决最基本的吃饭和生存问题,四处游动作战,足迹遍布大江南北。它的形成源于流民的泛滥。流民,在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过。因为战乱或饥荒,百姓无法生活,于是成群结队的流徙他乡。流民不同于移民,移民辗转迁徙后会定居下来,有最终的目的地;它也不同于徙民,徙民是官方有组织的迁徙。而流民在形式上表现得更为松散,常常居无定所,多数时间处于流动状态。

流民在十六国时期,更是司空见惯。北方连年战乱,加上瘟疫和自然灾祸,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都受到严重挑战。如晋惠帝永兴二年(公元306年),“宁州频岁饥疫,死者以十万计”,以致“城中粮尽,炙鼠拔草而食之”,老鼠、野草都吃,饥荒程度可想而知;永嘉四年(公元310年),“幽、并、司、冀、秦、雍六州大蝗,食草木、牛马毛皆尽”(《资治通鉴》),可以说是见什么吃什么;永嘉六年(公元312年)“幽州大水,人不粒食”(《晋书》),其状也是惨不忍睹。

大家都在看